圖/台灣牛樟影像博物館

牛樟芝是什麼? 
牛樟芝(Taiwanofungus camphoratusAntrodia camphorata)簡稱樟芝,又稱為牛樟菇、樟菇等,為台灣特有種,有「森林紅寶石」的美譽。牛樟芝最早源自於原住民文化,傳聞有解酒和治療食物中毒功效,被原住民視為祖傳秘方的神藥, 1987年台大藥學系始進行天然成分研究,直至1995 年才被生物界發表竟是個新種,2004年台中科博館更改為世界新屬,也逐漸有各種學術研究,以證實其效用,使得牛樟芝聲名大噪。
 
牛樟芝有哪些營養成分?
牛樟芝經化學成分研究發現其含有三萜類化合物、多醣體(如葡聚醣)、超氧歧化酵素、腺苷、蛋白質(含免疫蛋白)、維生素類(如維生素 B、菸鹼酸、麥角醇類)、微量元素(如鈣、磷、鍺、鐵)、核酸、凝集素、氨基酸、木質素、樟芝酸等。主要活性成分為三萜類化合物和多糖體(β-D葡聚糖)。
 
 
牛樟芝栽培方式比較
 
  野生牛樟芝 牛樟段木栽培 固態培養 液體發酵
 
培養時間 2-5年 1-3年 120天 7-14天
培養方式 天然生長,寄生於牛樟樹幹腐朽空心內壁或枯死伏倒之牛樟木陰暗潮濕之表面 椴木殖菌栽培,並加以培養繁殖 牛樟芝菌種以太空包進行菌絲體培養 以發酵槽進行菌種液體發酵,以收取菌絲體
優點 活性成分完整 其子實體活性成分含量可與野生部分相同
  • 能獲得與野生牛樟芝三萜類相似的成分
  • 培養時間比椴木培育相對較短
  • 成分以多醣體為主
  • 培養時間最短、成本低
缺點
  • 違法 [註1]
  • 生長期長,易有雜菌汙染
  • 椴木來源無法確認合法性
  • 培養環境會影響活性成分多寡
三萜類成分依照培養基的內容會有所不同 幾乎無法取得三萜類成分
 
[1]牛樟樹分佈於台灣山區海拔450  2000公尺山林區內,因為過度的砍伐,如今野生牛樟樹的數量已非常少,已被政府列為一級國寶級保育樹種。


牛樟芝子實體 V.S. 牛樟芝菌絲體
 
  牛樟芝子實體 (固態培養) 牛樟芝菌絲體 (液體發酵)
 
三萜類  (與野生牛樟芝極為相近)
多醣體  (種類多)  (種類少)
 
 
牛樟芝功效?吃牛樟芝有什麼好處?怎麼吃?
牛樟不止多年來在傳統治療上廣泛被使用現今許多具有功效成分陸續由牛樟芝中被鑑定出來是現代人調整體質、滋補強身的養生聖品。
牛樟芝除了作為中藥材外,也可以搭配食材煲湯,或是切片泡茶、泡藥酒。市售有相當多的牛樟芝類保健食品可以做選擇。

「牛樟芝」和「靈芝」兩者有差別嗎?
牛樟芝的外型和生長環境跟靈芝很像,確實早期曾被視為靈芝的一種,但經過研究已經證實牛樟芝與靈芝是不同的物種。
  牛樟芝(Taiwanofungus Camphoratus) 靈芝(Ganoderma Iucidum)
圖片  
分類 多孔菌科、薄孔菌屬 多孔菌科、靈芝屬
產地 台灣特有種 分佈全世界,亞洲地區為主要生長區
生長環境 喜歡陰暗潮濕的環境
寄生於牛樟樹幹腐朽空心內壁或枯死伏倒之牛樟木表面
喜歡陰暗潮濕的環境
主要生長在腐樹或樹木根部表面
 
外型 無菌柄,緊貼樹材生長
板狀、鐘狀、馬蹄狀或塔狀
顏色多為紅橘色、淡褐色
有菌柄,傘狀 
菌蓋呈腎形,有光澤和雲狀環紋
顏色呈赤褐色
味道 氣味芳香、味辛苦 味苦
三萜類 單一品種即有100多種
含量達10~%
 
單一品種100多種,不同品系總合約200多種
含量達1-3%
多醣體 1-2% 1-2%
 
哪些人適合吃牛樟芝?
牛樟芝本質屬於寒性,食用要控制用量,正確的牛樟芝服用方法,是避免一次服用過大劑量,也不可為了提高效能而擅自增加服用量。
1、常需喝酒應酬、加班的上班族
2、常熬夜、晚睡的夜貓族
3、三餐不正常、營養不均衡的外食族
4、高齡長輩、有保養需求的銀髮族
5、想滋補強身、調整生理機能者
 
吃牛樟芝有副作用嗎?哪些人不適合吃?
牛樟芝已有很長的食用歷史,而台灣的萃取與科技在國際享有極高聲譽,所以牛樟芝是非常安全的保健食品,並沒有特別食用禁忌。
當然也會因其營養素的功效特性,某些特殊族群若食用需要特別注意,食用前建議先諮詢醫師。 
1、對牛樟芝有過敏反應的人。如果出現過敏症狀,應該立即停止服用,並且儘快就醫。
2、爲了安全起見,懷孕、哺乳與嬰幼兒請避免吃牛樟芝。若必要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看完還是覺得好複雜!?那就來看看沈博士用最高標準為你研製的 沈博士沛多元 牛樟芝複方(子實體固態培養)
 
本文參考文獻
Yue PY, Wong YY, Chan TY, Law CK, Tsoi YK, Leung KS. Review of biological and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of the endemic Taiwanese bitter medicinal mushroom, Antrodia camphorata (M. Zang et C. H. Su) Sh. H. Wu et al. (higher Basidiomycetes). Int J Med Mushrooms. 2012;14(3):241-56. doi: 10.1615/intjmedmushr.v14.i3.20. PMID: 22577975.
twaco.org台灣國寶牛樟芝協會